開源的3D打印智能“項鏈”,怎么幫助“控制病毒傳播”?
原創(chuàng)
2020-06-29 13:00:20
來源:釘科技??
[釘科技編譯] 綜合《cnet》和《engadget》網站消息: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很強,CNN早些時候的消息曾稱,觸摸面部的不經意動作也可能會是阻止其傳播所面臨的挑戰(zhàn)。如果接觸過被污染的表面,再接觸眼睛、鼻部或嘴部,就有可能造成傳染。如何應對這可能的挑戰(zhàn)呢?基本準則是: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對物體表面進行消毒、經常洗手并避免觸摸臉部。
據稱,為了幫助減少對面部的下意識觸摸,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噴氣推進實驗室開發(fā)了一款可穿戴設備,在人們將觸碰臉部時發(fā)出警告,以此來降低新冠病毒傳播的可能。
這款可穿戴設備名為Pulse,經3D打印完成,可以作為“吊墜”佩戴在使用者頸部,這是觸摸面部時也可能覆蓋的部分。設備配置了接近傳感器,當佩戴者的手接近面部時,設備會發(fā)生振動,且距離越近振動越強。
Pulse的組裝說明和零件清單是開源的。NASA方面表示,Pulse的價格合理且易于制造,“任何人”只需要用3D打印機、焊接工具、一些電線、電動機、紐扣電池以及其他的一些小材料,就可以成功復制。
Pulse的推出當然不能取代口罩,而是應該與其它預防措施搭配使用。對于那些有下意識觸摸面部、撓鼻子等習慣的人來說,這款設備可能會很有用。
疫情以來,各種設備和工具陸續(xù)被研發(fā),旨在幫助使用的人們免受可能的感染,也避免感染其他人。蘋果、三星、谷歌以及其他科技巨頭,在對其旗下的可穿戴設備進行更新,以幫助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為可穿戴設備搭載洗手計時器,是蘋果、三星、谷歌等共同的產品策略,蘋果還增加了戴口罩的Memoji表情,據說是為了鼓勵人們養(yǎng)成習慣。(釘科技綜合《cnet》及《engadget》網站消息編譯)
原創(chuàng)文章
最新文章
商務合作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