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多家媒體報道,日前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zhí)法局(ED)已向中國手機廠商小米科技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fā)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小米被扣押的555.1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8億元)將被正式沒收。
小米48.2億元的來龍去脈
小米相關人士稱,對此事回應與去年時的一致:“小米印度公司所有運營活動都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guī)。我們仔細研究了當局的命令。我們相信我們向銀行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和賬單都是合法且真實的。小米印度公司支付的這些版稅均用于我們印度版本產品中所使用的授權技術和知識產權。對小米印度來說,支付此類版稅是合法的商業(yè)行為。當然,我們將與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誤會?!?/p>
(小米官方回應的英文原文)
這件事情要最追溯到2022年4月份,印度執(zhí)法局指控小米從2015年開始,小米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小米印度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guī)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小米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555.1億盧比的資金。
當時小米方面稱,小米印度公司支付的這些版稅均用于印度版本產品中所使用的授權技術和知識產權,執(zhí)法局扣押的數目中有超過84%是支付給高通公司的特許專利費。為此小米也和印度執(zhí)法局對博公堂,可惜從現在的結果來看小米沒有贏。
中國手機廠商開拓印度之路,難!
除了小米之外,去年7月OPPO就被指控逃避關稅439億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38億元)。印度稅收情報局稱,OPPO在進口手機零部件時錯誤使用了關稅豁免,并在計算進口貨物交易價值時未包括特許權使用費。
幾乎在同時,vivo的119個印度相關銀行賬號被印度執(zhí)法局封鎖,總額達46.5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億元)。印度執(zhí)法局在相關聲明中指控稱,vivo印度公司為逃避納稅,將6247.6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55億元)匯往中國等地,金額相當于該公司一半左右的營收規(guī)模。目前這些指控仍然處于角力之中。
一波未停一波又來,近期又有報道稱印度政府已要求小米、OPPO、realme真我和vivo等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任命印度籍人士擔任首席執(zhí)行官、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和首席技術官等關鍵職位,還要求這些企業(yè)把合同制造業(yè)務外包給印度公司,將有當地企業(yè)參與的制造流程細化至零部件水平,并培養(yǎng)當地經銷商擴大出口。
實際上不少在印度運營的中國手機廠商已經任命過印度籍高管,如realme的印度CEO就是印度人Madhav Sheth(最近有消息說老哥要去負責榮耀印度市場)。小米印度公司近年來已經采取措施,通過投資當地人才、培養(yǎng)當地經理、管理者、合作伙伴和分銷商,組建了印度本土的核心團隊。
無論是考慮到“當地人才懂當地市場”的經營需要,還是政府對于外資企業(yè)的要求,以上做法都無可厚非。但如果大家都是合規(guī)的情況下,還以莫須有的罪名處以大額罰款,總歸是不太厚道。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研究機構TechInsights數據,2023年第一季度的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前三名分別為三星(20%)、vivo(18%)和小米(17%),如果算上OPPO、realme等其他中國品牌,目前中國手機品牌在當地市場約占了50%的份額。
而且印度GDP增速也是位居世界前列,2022年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加上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印度市場是目前為數不多仍算是藍海的市場,因此廠商們受盡「委屈」也要在 “全球最難做生意的國家”之一的印度分一杯羹。
外企在印度
上文提到印度市場的增長潛力巨大,但實際數據卻展現出了印度市場殘酷的一面。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fā)展會議(UNCTAD)發(fā)布的《2022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從2019年的510億美元、2020年的640億美元下降至2021年的450億美元。
除了我們熟悉的中國手機企業(yè),也有不少外國企業(yè)在印度遭遇了困境,更有甚者直接退出印度市場,比如福特、通用雪佛蘭、哈雷戴維森等知名品牌,美國花旗銀行等金融界大鱷也選擇退出。根據印度官方數據,截至2022年7月27日,在印度注冊的5079家跨國公司,已有1777家撤資。
總結
在商言商,選擇哪個市場是企業(yè)基于商業(yè)得益的考慮,無可厚非。難歸難,全球化仍是大型企業(yè)必須邁過的門檻,比起單純計算“經濟賬”,區(qū)域文化和相關政策更考驗企業(yè)的實力。
一個新市場做好了就是藍海,做壞了就是火海,而決定這一切的是經營者,也是其中的管理者,他們應該重新考慮如何再次吸引外企前來投資。
- QQ:61149512